摘要
目前对于粘土层中伊蒙混层矿物的堆垛结构、单元层含量与岩浆母质及环境条件关系的了解等,仍然十分匮乏.一定沉积环境下火山灰层中粘土矿物组合、以及伊蒙混层堆垛方式精细结构特征,可能记录了沉积(包括成岩作用)环境对火山物质蚀变产物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等方法,对贵州新民深海相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附近蚀变火山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粘土矿物精细结构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4个火山灰粘土层均含有2种具有R3结构、不同混层比的伊蒙混层矿物相,且均出现粘土矿物集合体取代原先的火山碎屑颗粒或在颗粒表面生长的现象,粘土矿物形成于沉积-成岩阶段因而其泥质结构被保留;样品XM-5-1和XM-5-2的Fe3+原子数分别为0.16和0.17个且具有明显Eu负异常和较低的K2O含量,而XM-5-3和XM-5-4的Fe3+原子数均为0.14个,说明相对于前2个粘土层,后2个的岩浆母质更加偏向酸性而表现为成岩蚀变程度更强.粘土矿物的氧同位素组成为17.3‰18.1‰,与常温下蒙脱石与海水的平衡数值相近,表明粘土矿物化学组成与海底成岩蚀变环境有关,而不同火山灰层的粘土矿物学特征则主要取决于岩浆岩母质以及成岩蚀变强度.
-
单位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