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剑舞于三国时期的高句丽由中国传至朝鲜半岛后,不断吸收当地文化元素,在三国时期与黄昌郎英勇为国牺牲的传说相结合,形成带有民族色彩的剑器舞。高丽时期的剑器舞继承了三国时期假面童子舞的表演形式,在八关会、燃灯会等国家性祭奠中与处容舞并行演出,带有供佛娱乐性质。由于高丽时期设置了专门培养音乐人才的机构,出现专业舞台,剑器舞的艺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至朝鲜时期,由于"抑佛崇儒"的理念,剑器舞在八关、燃灯会等仪式频繁上演的盛景不再。不过由于受众层的扩大,剑器舞开始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娱乐化、地方化等特点,较之前更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