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环境因素对湖州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流行的关联性及其滞后效应。方法 收集2015―2019年湖州市ILI监测信息及同期环境资料,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s, DLNM),探讨ILI与各环境因素之间的具体联系,定量评估各环境因素对ILI发病的累积滞后效应。结果 2015―2019年湖州市共报告ILI 156 078例;各环境因素中,对ILI发病有关联的因素包括平均温度、温差、日照时长、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和SO2。其中低平均温度(0℃)和低日照时长(0 h)在滞后0~2周时,ILI发病风险增加,并分别在滞后1周(RR=1.385,95%CI:1.110~1.745)和2周(RR=1.228,95%CI:1.053~1.432)时发病风险最大。高平均温度(30.0℃)滞后0周(即时效应)时发病风险最大(RR=1.416,95%CI:1.171~1.713)。PM2.5与SO2的最大发病风险分别在滞后0周和1周。结论 2015―2019年湖州市环境因素中,高温、低温、低日照时长、高浓度PM2.5和SO2均会增加ILI的发病风险,并有一定的滞后性。其中高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滞后0周,而低温的影响可持续2周。
-
单位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