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首次于19世纪末从死于主动脉瘤的尸体中分离到,并由Nuttal和Welch将其命名为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1931年国际联盟卫生组织常设标准委员会称其为产气荚膜菌,随后采用产气荚膜梭菌的名称[1-3]沿用至今。Cp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细菌性条件致病性病原,属于革兰阳性厌氧芽孢致病菌,是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美国食源性疾病的第二大细菌性病因。该菌广泛分布于污水、土壤、空气及人和动物的胃肠道,其分泌的细胞外蛋白质毒素,可引起人和动物许多不同的组织毒性及肠毒性疾病。基于该菌主要产生的4种主要致死性毒素(α、β、ε、ι)可将其分为A~G7种血清型[4-6],其中A型菌为危害较严重的毒素型菌。

  • 单位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