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熟期苹果农艺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差异性,探讨了水分调控在南疆地区苹果种植中的主导作用,为制定不同品种苹果的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0年和2021年在阿拉尔市十团矮砧密植苹果园开展,供试品种分别为5年和6年的“皇家嘎啦”和“富士”,设置了5个灌水定额(13.5 mm(W1)、15 mm(W2)、22.5 mm(W3)、27 mm(W4)及31.5 mm(W5)),测定了不同灌水定额条件下的苹果农艺性状、耗水特性、产量及品质等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灌水定额对苹果新梢和果径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新稍长度增大,但却抑制了果实果径的生长。对于不同熟期苹果,各物候期耗水量和作物系数依次为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开花坐果期,在果实膨大期达到峰值。不同灌水处理下,富士W3处理、嘎啦W4处理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WUE)均以W3处理最优。富士与嘎啦W1处理的果实硬度、淀粉指数、糖酸比及可溶性固形物等品质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果实含水率则以W3处理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与WUE相关性较强。将不同熟性苹果的农艺性状、耗水量、产量及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富士与嘎啦适宜的灌水定额为22.5 mm,灌水次数分别为23和2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