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经转运收入院的上气道梗阻(UAO)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局, 为这类患儿的临床管理提供更多循证依据。方法单中心病例总结, 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经转运收住院、入院时<28日龄或校正年龄≤44周龄、第一诊断为UAO的病例, 总结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根据UAO的不同部位分析病因、治疗、合并症及住院结局。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比较不同部位UAO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患儿的转归。结果共纳入UAO患儿111例, 占同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4 826例住院患儿的2.3%, 其中男62例(55.9%), 足月儿101例(91.0%), 出生胎龄(38.7±2.0)周, 出生体重(3 207±585)g, 入院时校正胎龄(40.8±2.5)周, 入院体重(3 221±478)g, 其中35例患儿(31.5%)入院时已存在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92例(82.9%)患儿在生后<1 d出现UAO的症状, 25例(22.5%)入院前已明确UAO的具体病因诊断。最终因鼻、咽喉和颈部病变导致UAO的病例分别为24例(21.6%)、71例(64.0%)和16例(14.4%)。前5位病因分别为声带麻痹(28例)、双侧后鼻孔闭锁(20例)、咽软化(15例)、咽囊肿(7例)和声门下血管瘤(6例)。患儿入院后按"NICU-耳鼻喉-影像"多学科合作流程进行诊治, 其中102例(91.9%)患儿进行了支气管纤维镜联合喉镜检查。70例(63.1%)患儿入院时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支持。58例(52.3%)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 其中气管切开的患儿共16例,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患儿的治愈好转率为94.8%(55/58)比54.7%(29/53)、非医嘱离院率为1.7%(1/58)比45.3%(24/5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21、30.11, 均P<0.01)。结论新生儿UAO可发生于上气道不同部位, 总体预后较好, 多学科合作的诊治模式有助于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正确评估病情和给予干预。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