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电影状态下诗性创作似乎不再可能。后电影时代的观众早已无法忍受缓慢递进的诗意美学。然而,如果从“情动理论”解读后电影时代的诗性,那么诗性创作或许会以新的方法突破制约。事实上,从“影像”到“抒情”再到“情动”,是有效的、曲线达到电影诗意的策略。其借助影像构筑电影空间,辅以文字嵌层制造的反打效果,最终完成从“抒情”到“情动”的诗性连缀。在后电影时代的诗性创作研究中,我们需要摒除结构主义的视角,转而以联动、流变的观点体察诗性和电影技术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