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羹”字的原始义可指在鬲器中烹制羊肉。先秦诗歌之中的羹多是为祭祀而调制的祭品,这是当时社会盛行祭祀之风的体现。秦汉以后,“羹”作为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常见意象,主要寄寓六种内涵,即藜羹、芋羹:甘贫乐道的人格追求;莼羹:去国怀乡的游子之思;鱼羹:闲适悠然的生活情态;芹羹:碧涧山林的精神归处;葵羹:物是人非的悲伤低吟;东坡羹:物皆可观的审美旨趣。可以说,在我国古典诗词之中,“羹”已成为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意象,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和如羹焉”的法则与社会人事相通、儒家思想对蔬食菜羹而乐在其中的精神建构以及与羹相关的轶事、典故不断层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