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学界将区域性视为非遗的文化生态的主要空间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形构了以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策略。事实上,非遗的文化生态具有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在区域性空间形态之外,还包括散布于多区域的离散性空间形态。纵观天津东丰台文玩木雕的生命史,文玩木雕的文化需求与造物活动并没有根植于地方的文化传统,却深深嵌入多区域民众共享的文玩文化,反映出离散性形态的文化生态的存在。它具备文化体系的完整性,但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跨区域的特点,以分散于各地共享特定生活方式的认同性群体为受众,依赖于行业性的社会关系网络而有序运转。当前,它正为很多非遗项目,如京剧、书法等,提供着重要的生存空间和动力,具有保护的必要性。保障行业性社会关系网络的稳定性和秩序性,建立文化生态内部均衡的非遗供需关系,正是离散性形态的文化生态的可能保护路径,这将有助于文化生态保护策略的类型化与精准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