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登革热疫点白纹伊蚊越冬蚊监测结果

作者:王海滨; 李保军*; 马敏; 杨双喜
来源:预防医学, 2021, 33(01): 78-80.
DOI:10.19485/j.cnki.issn2096-5087.2021.01.020

摘要

目的分析宁波市海曙区登革热疫情结束后首个冬季疫点白纹伊蚊越冬蚊分布特征及登革病毒检测结果,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2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核心区、警戒区和监控区分别采集不同积水容器中的越冬蚊水样标本,经实验室孵化培养观察是否有白纹伊蚊孵化;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雌蚊体内登革病毒。结果采集越冬蚊卵水样标本355份,孵化出白纹伊蚊37份,孵化率为10.42%。核心区、警戒区和监控区越冬蚊卵孵化率分别为3.16%、11.81%和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盆托盘及水培植物、废旧轮胎、外环境垃圾类积水容器和缸罐桶坛类闲置容器越冬蚊卵孵化率分别为11.34%、26.67%、4.95%和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孵化培养出的雌性白纹伊蚊经喂血饲养后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均为阴性。结论海曙区本地登革热疫情结束后首个冬季疫点区域越冬蚊卵孵化率降低,孵化的越冬蚊成蚊中未检出登革病毒,但废旧轮胎和监控区仍是白纹伊蚊的主要孳生环境。

  • 单位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