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起病腰骶结核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作者:修鹏; 宋跃明*; 李涛*; 刘立岷; 刘浩; 龚全; 曾建成; 孔清泉; 周忠杰; 杨曦; 王亮
来源: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22, 32(08): 673-679.
DOI:10.3969/j.issn.1004-406X.2022.08.01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时期起病腰骶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 :纳入2009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7例儿童期起病的腰骶结核病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就诊时年龄9~26岁,平均17岁。术前4例合并腰骶神经根功能障碍;14例合并骶前脓肿及死骨形成,术前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4周以上;3例为静止期结核。单纯后路手术治疗11例,后前路手术治疗6例;7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10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近端均采用2~3对椎弓根螺钉固定,远端9例采用骶骨翼螺钉和S2螺钉固定,8例采用髂骨钉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8个月。采用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三维CT、MRI等评估腰骶椎破坏程度,测量术前、术后腰骶角、侧凸Cobb角、C7铅垂线至骶骨中垂线距离(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等影像学指标,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前腰骶椎破坏丢失2.95±3.62(1.9~4.6)个,腰骶角为后凸16.22°±7.42°(4°~36°),SVA 11.43±8.12mm;4例合并矢状面失平衡,CSVL偏移23.12±2.12mm;侧凸Cobb角13.57°±5.51°。术后腰骶角为-13.21°±5.12°,矫形29.32°±6.32°(16°~48°)。随访2.5~11年,平均7.4年,术后出现腰骶神经损害症状3例,1例术后即刻进行探查松解后缓解,2例采用保守治疗治愈;髂骨钉断裂3例,1例合并腰骶疼痛行翻修手术,更换髂骨钉和骶髂关节融合,另外2例无症状未行特殊处理。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儿童期起病的腰骶结核常合并严重的椎体缺损和后凸畸形,但因骨盆代偿良好,大部分无明显矢状面失平衡,采用后路手术或后前路手术治疗矫形效果良好,但应注意内固定及神经根并发症。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