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下抗肿瘤药品的使用特征,为进一步规范可替代品种使用监测、优化药品集采政策提供建议。方法:利用2019年—2020年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政策实施前后抗肿瘤药品采购金额、用药频度(DDDs)与日均费用(DDDc)的变化情况。结果:政策实施后抗肿瘤集采品种的采购金额与DDDc分别下降了31.87%和51.55%,DDDs上升了40.61%;可替代品种的采购金额与DDDs分别上升了49.20%与41.62%,DDDc变化不明显。从注册评价类型来看,政策实施后集采品种中的仿制药DDDs增幅高于原研药,药品费用下降明显;可替代品种中原研药的采购金额与DDDs的增长率高于仿制药。从可替代程度来看,可替代品种的采购金额、DDDs与DDDc增幅在政策实施后均高于基本可替代品种。结论:国家药品集采政策对抗肿瘤集采品种的降价省费效应显著,使用中选产品逐渐成为患者的一致选择;集采品种对可替代品种的替代效应并不明显,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高替代程度品种的使用限额与用量监测,加快过评仿制药对高价原研药的替代使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