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再生稻主要种植省份(南方九省,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再生稻安全播种日期、安全播种日期至安全齐穗日期持续天数(简称安全生长期)和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为南方九省再生稻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和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根据南方九省601个气象台站1981—2019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及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9年研究区再生稻安全播种日期、安全生长期及高温热害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1981—2019年九省再生稻安全播种日期以3.3 d·(10a)-1提早,安全齐穗日期以1.5 d·(10a)-1推迟,安全生长期以4.8 d·(10a)-1延长。其中安全播种日期突变发生在2001年,突变后较突变前提早9 d;安全生长期突变发生在1996年,突变后较突变前延长12 d。九省安全播种日期提早天数南部较北部明显,安全生长期延长天数东南部较西北部明显。6—7月和8—9月高温热害呈增加的趋势,其中轻、中、重度增加趋势6—7月分别为48.5站次·(10a)-1、30.3站次·(10a)-1、37.4站次·(10a)-1, 8—9月分别为52.7站次·(10a)-1、18.2站次·(10a)-1和34.6站次·(10a)-1。6—7月高温热害较8—9月偏重发生,年平均轻、中、重度高温热害发生站次6—7月较8—9月多83.9站次、41.6站次和115.9站次。6—7月和8—9月轻、中和重度高温热害突变发生年份分别为1998年、1988年、1986年和1992年、2002年、2002年,突变后高温热害明显增加。高温热害发生站次6—7月和8—9月均表现为轻度>重度>中度。气候变暖背景下南方九省再生稻安全播种日期提前和安全生长期延长对提高温光资源利用和产量有利,但高温热害增多不利于再生稻优质高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