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针预处理足三里穴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肠缺血再灌注组(I/R),电针预处理足三里穴加肠缺血再灌注组(ST36+I/R),电针预处理非足三里穴,即足三里穴旁开0.5 cm,加肠缺血再灌注组(N+I/R),每组10只。对于sham组,打开大鼠腹腔3小时20分钟,并用湿润纱布遮盖腹腔避免干燥,同时将大鼠放置与37℃恒温板上;对于I/R组,大鼠麻醉后打开腹腔,并暴露部分空肠肠段,阻断其侧支循环,采用结扎法结扎肠系膜上动脉二级分支20 min实施缺血,然后放开实现再灌注3小时。对于ST36+I/R组,先行针刺足三里穴,再制作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对于N+I/R组,先行针刺足三里穴旁开0.5公分再行肠缺血再灌注术。检测细胞色素c在肠组织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以及分布特点,与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作比较,同时检测肠组织细胞中线粒体里的细胞色素c的表达量的变化,并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ST36+I/R组中CYCS在肠组织胞浆的含量明显下降(1.65vs0.18,P<0.05)。与N+I/R组相比,ST36+I/R组中CYCS在肠组织胞浆的含量也急剧下降(1.37vs0.18,P<0.05)。在ST36+I/R组中,CYCS在线粒体中的水平与I/R组相比,明显升高(1.42vs0.06,P<0.05),同时将ST36+1/R组与N+I/R组相比,CYCS在线粒体中的水平也显著升高(1.42vs0.08)。与I/R组相比,在ST36+I/R组中,Bcl-2显著升高(1.01 vs 0.10),与N+I/R组相比,ST36+I/R组中Bcl-2也显著升高(1.01vs0.09, P<0.05)。然而,与I/R组相比,在ST36+I/R组中,BAX明显下降(0.11vs0.78, P<0.05),与N+I/R组相比,ST36+I/R组中BAX也显著下降(0.11 vs 0.87, 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线粒体功能有保护作用,能阻止细胞色素c释放到胞浆,并阻止下游凋亡途径的启动。本研究结果为肠道外科手术的患者通过电针预处理足三里穴的方式改善预后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