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玉米密植条件下存在叶片冗余,适度去叶有利于玉米光热资源再分配,提高玉米产量。[方法]本试验于2021年和2022年进行,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采用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常规密度(67 500株·hm-2)和高密度(97 500株·hm-2);副区为减源强度:于吐丝后7 d分别移除植株顶部2片叶、4片叶和6片叶,以不减叶处理为对照。对开花期、灌浆期、乳熟期和蜡熟期的玉米植株形态、光合性能、根系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分析,探究玉米光合性能和根系特性对叶源减少的响应。[结果]常规密度下去叶不利于玉米叶源光合性能的改善,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除植株顶部2片叶能够延缓剩余叶源的衰老,叶面积指数衰减程度减缓,其群体光合速率(CAP)在灌浆期仍较对照高出24.5%。常规密度种植条件下,去叶不利于深层根系生长,降低根系活性。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2叶能够促进40~100 cm土层根系生长,蜡熟期根系干重较对照增加53.7%,根系活性增强7.0%。常规密度下去2叶、去4叶和去6叶会导致玉米产量分别下降7.5%,21.7%和26.5%,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去2叶籽粒产量较对照提高7.8%,而过度减源处理(去4叶和去6叶)产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4.5%和22.7%。[结论]由此可见,常规密度下减少叶源不利于玉米生长,而高密度种植条件下适度减少叶源能显著改善玉米光合性能,增强根系特性,最终实现玉米产量提升。
-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