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五四时期中国近现代文学史开山人物胡适基于白话文学正宗观,将陈三立等近代学宋派诗人定为"模仿的诗人""雕琢的诗人"判入"死文学"行列,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史著作将同光体定为封建主义文化和形式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视之为反动的逆流,再到近年来,文学史家对以陈三立为代表的同光体诗人表现出更多的"了解之同情",肯定其在学古中追求创新的艺术品格,对其部分诗作表现的时代内容乃至"现代性"予以正面评价,百年来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陈三立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时至今日,如何在文学史中客观描述和准确定位以陈三立为代表的同光体诗派,依然是一个学术难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