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骨质疏松症及其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 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2年内是再骨折的高风险时期, 更是骨折二级预防的关键窗口期。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再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骨折后的时间间隔及骨折部位等诸多因素影响再骨折发生, 因此传统的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并不适用于再骨折风险评估, 新兴的再骨折风险评估工具已有初步报道。随着骨折联络服务(fracture liaison services, FLS)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综合管理策略在再骨折管理中行之有效, 可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确诊率、治疗率和药物依从性, 降低再骨折风险。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存在多种不同模式的FLS项目, 部分国家及地区的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管理缺陷存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再骨折风险仍然迫在眉睫。通过系统性阐述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骨折的最新现状、影响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及新兴的再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从规范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开展多学科协助的FLS以及重视早期、个性化的康复治疗三个方面梳理再骨折的防治管理策略, 以期为我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 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