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单宁酶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本研究旨在探究固、液发酵方式对重组毕赤酵母单宁酶工程菌的形态、产酶量及酶学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重组菌株在固、液发酵方式下表现出了较大差异。固态发酵条件下,重组菌株能够积累更多的生物量,当培养48h后积累的生物量比液态发酵高22.3%;经电镜分析发现,固态条件下,重组菌株个体之间更容易出现聚集,并伴随着有生物膜的产生;在不同甲醇浓度诱导下,固、液发酵的重组菌株的产酶量均出现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诱导两者最高产酶量的甲醇浓度却存在差异,分别是2%和3%。进一步研究发现,固、液发酵条件下,重组菌株发酵的单宁酶酶学性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固、液态发酵的单宁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30℃和为20℃,且酶的热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提高,其余酶学性质差异性不显著。经SDS-PAGE分析发现,固态发酵生产的单宁酶存在不同的修饰,这可能是造成上述性质差异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探究了固、液发酵条件下,重组单宁酶毕赤酵母菌株生长及产酶特性的差异,为高效制备单宁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