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称呼语,即在社会语言交际时,指称他人或其他事物所使用的词语。称呼语在中华传统戏曲剧本中出现频率高,翻译难度较大。一些称呼语兼有亲属意义和社会意义,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对话双方的身份地位、情感态度来进行翻译。依据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并以“姐姐”“娘子”“官人”为例,分析《白蛇传》的三个译本如何再现称呼语人际功能,是否呈现显化的趋势,以及导致译本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三个译本中称呼语均呈现显化趋势,其中张光诚译本的显化程度最高,更能体现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与感情态度,人际功能再现程度更高;导致译本差异的原因可从语言因素、文本因素、译者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