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相关静脉桥内膜增生的建模方法,并初步分析T2DM导致静脉桥病变的机制。方法 2019年9—1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2DM组(n=24)和对照组(n=12)。T2DM组用链脲佐菌素50 mg/kg,于第1、3、6 d给药3次,诱发T2DM。2组均用血管吻合轮法建立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饲养4周后病理观察2组颈静脉桥病变,以及IL-6和VCAM-1的表达。结果 T2DM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成功存活4周。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静脉桥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内膜显著增厚[(137.8±19.2)μm vs.(116.2±15.5)μm,t=3.249,P<0.01)];T2DM组静脉桥中IL-6和VCAM-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多(IL-6:12.5±2.2 vs.7.8±1.4,t=6.549,P<0.01;VCAM-1:48.3±7.9 vs.22.1±5.6,t=9.921,P<0.01)。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T2DM联合血管吻合轮法颈动脉旁路移植是一种建立T2DM相关静脉桥内膜增生兔模型的可靠方法,T2DM可通过调控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影响静脉桥病变。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