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苏尼特羊背最长肌,测定宰后成熟过程中(4 ℃,0 h、24 h、48 h、72 h、96 h)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含量和活性、糖酵解及肉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探究宰后AMPK的含量和活性对糖酵解和成熟进程的影响,确定苏尼特羊宰后最佳的成熟时间。结果表明:羊肉中p-AMPK的含量和活性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4 h达到最高点。糖酵解指标中,pH值在宰后24 h内显著下降;肌糖原和游离葡萄糖的含量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乳酸含量在宰后24 h到达最大值。肉品质相关指标中,羊肉的剪切力值在24 h达到最大值,而后下降,48 h后趋于稳定;a*值及b*值在宰后均呈现先升高后平缓的趋势;L*值在宰后96 h最大;挥发性风味物质在不同时间点的种类分别为29、30、41、40、46,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其中48 h时,醛类物质种类和数量最多,有助于提高羊肉的整体风味。综上所述,宰后不同时间点AMPK含量和活性的变化会造成糖酵解指标的改变,进而影响了肉品质指标的变化;在宰后48 h的羊肉具有较好的品质和风味,适宜加工食用。
-
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