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从比较的视角来考察斯洛特和王阳明两种不同的"心学"理论。斯洛特用中国哲学的"心"(heart-mind)来重新界定西方传统的"心灵"(the mind)概念,反对理性主义把心灵作为纯理智活动的观点,认为所有心灵活动都包含情感因素,所有理智活动都可还原为情感或情感属性,而王阳明认为心即先天的良知。斯洛特认为他的心灵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心概念相一致,并能够为中国思想中理智与情感相融的心学预设提供哲学论证,而阳明心学也可以从情感主义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但前者的"情感"和"心学"更多呈现出当代情感主义的基本特质,通过经验性的移情和同情发挥作用,而后者更注重情理交融、以情为主的先验性与直觉性。从比较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在情感主义伦理学框架下为理解两种"心学"理论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