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余华长篇小说《兄弟》语言的先锋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准确而新奇的明喻之中。研究发现,《兄弟》中的明喻主要采取了保留本体和喻体、省译明喻和增译明喻这三种翻译方法,并产生了相应的审美效果:保留明喻的本体和喻体,就保留了原文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认知距离,达到了类似的审美效果;省译明喻是通过一种阐释性译法,将明喻的内涵明晰化,缩短了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译明喻会拉大文本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强化和主题相关的意象。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