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阔斯加尔铀成矿区西山窑组古地下水动力系统

作者:邱余波; 陈虹; 杨军锋; 张占峰; 蒋宏; 杜默; 李刚
来源:现代地质, 2019, 33(02): 431-439.
DOI: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19.02.18

摘要

研究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古地下水动力系统,总结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为该地区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研究及实际的铀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氧化砂体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以反演层间氧化流体在平面上的推进情况,进而恢复研究区西山窑组古地下水的"补-径-排"特征。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主要发育在下段和上段上亚段中,下段氧化砂体厚度最大的部位主要在研究区西南方向,呈"朵状"往北东和北方向展布;上段上亚段氧化砂体最厚的部位在东南方向,且呈条带状往北西方向展布。根据氧化砂体厚度的平面展布形态,结合砂体本身的厚度以及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可以判断铀成矿时期阔斯加尔地区有两个补水方向:一个是该地区的西南方向,西山窑组下、上段的共同补水方向;另一个方向,同时也是西山窑组上段主要的补水方向,是该地区的东南方向。

  • 单位
    核工业二一六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