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源流考

作者:任继昉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42(10): 15-18.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596.2021.10.004

摘要

城,最早是指围绕某一区域四周以供防守的高大围墙,即城墙。"城"因其具有盛放、装载人民及帝位等重器的功能而得名。多种辞书都提到了《左传·僖公四年》载有"楚国方城以为城",是有关长城的最早记载,这样在"城"向"长城"过渡的中间,出现了一个新词:方城。古人依山建城邑,因山为关塞,连塞为长城,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因此,"方城"的山名、关塞名、城邑名与长城名,四者是可以统一的。"长城"一词见于先秦文献的,当推《管子》和《战国策》这两本书为早。"长城"后来逐渐成为典故,发展出了新的意义。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