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河水厂坝丹尼尔式鱼道运行效果初探

作者:何贞俊; 莫伟均; 杨聿; 谭细畅; 张艳艳; 吕文斌
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19, 40(01): 35-40.
DOI:10.15928/j.1674-3075.2019.01.06

摘要

为检验流溪河水厂坝建立的丹尼尔式鱼道试点工程效果,在2015-2016年鱼道主要过鱼时段4-10月,利用张网法逐日监测。结果显示,鱼道取样共采集鱼类906尾,隶属于3目、8科、32属、34种,体长范围5~74cm,优势种为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数量比51.10%)、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16.23%)、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8.17%)、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6.73%)、东方墨头鱼(Garra orientalis)(1.55%),以定居型鱼类为主,未见河口洄游性鱼类。水温与上游水位是影响鱼类种类时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聚类分析表明,6月过鱼群体的种类和数量独成一类,与其他月份鱼类群体最不相似。虽然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5月和6月分别为2.068和1.719,但总体偏低(1.451±0.535),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差别较小,表明不同鱼类对鱼道入口的感应存在种间差异,推测是由工程全段翻滚闸门下泄水流导致鱼道入口不易发现所致。研究表明,丹尼尔式鱼道试点工程效果较好,为该河段的绝大部分鱼类提供了上溯通道,对流溪河构建整体过鱼设施体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流溪河生态系统的健康与恢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