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死亡态度及生命意义感的追踪研究

作者:李玥; 王玲; 李显丽; 何雨锟
来源:法制与社会, 2020, (13): 211-213.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101

摘要

目的:探讨医学生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影响因素,对比医学生一年前后的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变化,为医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生活目的量表(PIL)追踪某医学院一二年级学生一年,对3724名医学生实施问卷,一年后再对同批学生施测(n=3490)。结果:不同年级、人际关系、父母文化程度的医学生间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父母文化程度对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一年后,一年级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自然接受显著下降(p<0.05),二年级死亡恐惧、趋近接收、逃离接受显著下降(p<0.05);一年级生活目标、逃避下降(p<0.05),二年级生活目标、逃避和生命意义感总分显著上升(p<0.05)。结论:年级、人际关系、父母文化程度是医学生死亡态度和生命意义感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较为复杂。一年前后,一二年级医学生死亡态度、生命意义感不同维度变化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