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初级通畅率(从置管到第1次干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施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导管30例,均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根据置管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计算出3月内初级通畅率;并将其分成通畅组和非通畅组;记录置管时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platelet,Plt)、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达到干体重并行规律透析后分别记录3次透析时血流量、超滤量、管路静脉压、透析前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取其平均值;通畅组与非通畅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比较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的差异比较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影响导管初级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30例,3个月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7例,出现时间从17d至89d;其余23例3个月内均血流通畅,导管3个月内的初级通畅率为76.7%;30例患者中通畅组与非通畅组的年龄、男女比、糖尿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8,χ2=0.142,χ2=0.419,均P>0.05);通畅组比非通畅组具有较低的Hb和Hct,具有较高的APTT和透析前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血压、平均超滤量、透析中血流量、平均管路静脉压、透析后平均CVP以及PT、Plt、TC、TG、LDL-C、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3个月内的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过高的Hb、Hct,过低的APTT,以及过低的透析前CVP。

  •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 北京市第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