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莫索湾地区两种优势短命植物对光照和温度的光合适应机制,该文测定了卷果涩芥(Malcolmia scorpioides)和硬萼软紫草(Arnebia decumbens)在不同温度下(25~60℃)及恒定常温(25℃)与胁迫高温(50℃)下不同光强间(80~400μmol·m-2·s-1)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以探讨其光损伤情况和光合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随温度升高,两种短命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电子传递速率先升后降,40℃时达到最高值,其后快速下降,并伴随着光系统II(PS II)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和光系统I(PS I)受体端热耗散效率[Y(NA)]的上升,受体端激发压积累,光合系统受损。(2)在80~400μmol·m-2·s-1的光照范围内,常温下,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而高温下,光照与高温对植物产生了联合胁迫,造成光合活性下降,PS 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降低,并且当光强达320μmol·m-2·s-1时,环式电子传递流逐渐消失。综上,一定范围内的光照和温度能够提升两种短命植物的光合活性,激活热耗散和环式电子传递流,减少光抑制,但高温及高温下光强的增加会使两种短命植物的适应能力减弱,光保护机制消失,其主要原因为PS I受体侧激发压积累和调节性热耗散保护能力不足使植物光合系统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