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是近年来语法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生成学派对该结构的生成机制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但都没能提供一个圆满的解释。文章尝试将非宾格动词带宾语句、保留宾语被字句和保留宾语把字句联系起来统一解释。首先,文章围绕名词短语NP的赋格问题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是基于IS(信息结构)理论的分析,方案二是基于MRI(受害者插入)规则的分析。方案一是将句首NP1视为基础生成的悬垂话题,动词后的NP2先上移到[Spec, TP]位置拿主格,再继续右向上移到[Spec, FocP]位置成为离位焦点,或直接在原位默认为自然焦点。方案二是将句首NP1视为主语,根据MRI规则,动词V每增加一个受害者论元,就相应地增加一次赋宾格的机会;但在经历被动化(或逆动化)后又失去一次赋格的机会,因此NP2仍可留在原位拿格。其次,文章明确指出保留宾语被字句和保留宾语把字句的异同之处。相同的是,两类句式中动词在经历被动化(或逆动化)后都失去了一次给宾语赋格的机会;不同的是,被字句中被抑制/降级的是施事,把字句中被抑制/降级的是蒙事或受事。总之,两种方案都能有效解决三类句式中所有NP的赋格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统一解释其生成机制。但是,方案一更能系统地解释三类保留宾语句及其同义句式的生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