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婉君; 齐凯; 马少勇; 邵志敏; 赵颖; 金岳龙; 陈燕*; 姚应水*
来源: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 39(05): 482-486.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改善大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地区8所高校45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结果:芜湖市大学生不吃早餐的报告率为13.4%(559/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院校类别、年级、生源地、家庭因素(家庭年收入、母亲学历、父母职业),以及其他健康危险行为(抑郁情绪、自杀相关行为、不健康减肥行为、缺乏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不吃早餐行为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不吃早餐的风险高于女生[OR=1.785,95%CI(1.471,2.166)];院校类别是不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医学类院校早餐就餐率高于非医学类[OR=0.526,95%CI(0.424,0.652)];与大五相比,大一[OR=0.367,95%CI(0.235,0.574)]、大二[OR=0.416,95%CI(0.268,0.645)]、大三[OR=0.181,95%CI(0.097,0.338)]、大四[OR=0.452,95%CI(0.209,0.980)]不吃早餐的风险更低。母亲职业与不吃早餐行为有关,与母亲的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医生、公务员为不吃早餐的危险因素[OR=1.888,95%CI(1.296,2.750)]。抑郁情绪及自杀相关行为均为不吃早餐的危险因素[OR=1.715,95%CI(1.342,2.193);OR=1.507,95%CI(1.144,1.984)];不健康减肥行为和缺乏体育锻炼与不吃早餐有关,大学生存在不健康减肥行为[OR=1.977,95%CI(1.383,2.824)]和缺乏体育锻炼[OR=1.876,95%CI(1.478,2.381)]不吃早餐的风险更高。结论:大学生不吃早餐行为与性别、院校类别、年级、母亲职业以及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如抑郁情绪、自杀相关行为、不健康减肥行为、缺乏体育锻炼有关。高校及家长应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对其饮食习惯进行监督,从而改善不良早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