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红楼梦》芬兰文译本(Punaisen Huoneen Uni)的发现为当前海外红楼版本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域,对了解红学在北欧的译介和传播具有开拓性意义。虽然红楼译本迄今已有20多种语言和近百种版本,然而《红楼梦》在斯堪的纳维亚世界的译介和传播情况却鲜有传述。不同于以往库恩德译本或相关印欧语系的转译本,芬兰译文(系"乌拉尔语系"或"芬兰-乌拉尔语系")用词在细节上更贴近中文表述。虽译自德国库恩本,但芬兰译者帕塔宁(Jorma Partanen)与导论作者聂米宁(Pertti Nieminen)力求用朴实凝练的语言传达《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与哲学史上的地位,其视角更加契合芬兰读者的心理和思维习惯。因此,"芬兰处境化"(Finnish contextualization)构成该译本的一个重要特色和翻译原则。本文旨于介绍《红楼梦》在芬兰的译介与传播概况,围绕芬兰译本的译者、导论作者、内在结构、语言特质及翻译原则等方面展开系统分析,进而探讨芬兰译本的研究对当前"中国—北欧"红学研究互动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