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末名教之治的崩塌令名与实的对应关系在魏晋哲学中遭受猛烈批判,其中主流观点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传情达意的有限手段无法完整呈现具体而丰富的思想意涵,更无从接近超越一切具象形式的实在或真理。王弼与僧肇二人作为魏晋时代玄佛二家的代表,均承认封闭而排他的名言将阻碍人认知世界的真实状貌,且在语词构筑的有限视域内通达无碍的道或实相无法被确定或说明。然而二人均以为“言不尽意”这一论题本身即源自人对语言与现实的错误理解,破除言意之隔的关键在于扭转追寻确定性的认知模式。在此共识下,王弼认为有形的语言是道对自身的呈现与说明,僧肇则在破除名相的真实性后,指出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重新运用语言,“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