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胸导联的形态改变在筛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脏外科术后诊断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113例患者作为研究组,79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前体表心电图胸导联特点,并分析研究组患者体表心电图胸导联改变与性别、年龄、房间隔缺损长径及右心室横径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113例患者中41例(36.3%)V1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或四相波伴胸导联中出现至少1个QRS波有切迹或顿挫;对照组79例患者中3例(3.8%)有上述阳性现象;研究组心电图胸导联出现上述阳性现象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89,P<0.05);研究组不同性别者上述阳性现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及右室横径大小并非上述阳性征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房间隔缺损长径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体表心电图V1导联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或四相波伴胸导联切迹或顿挫是筛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房间隔缺损长径是其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