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ME)的发生和发展,一些因子已证实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的预测指标,对房水中多种相关细胞因子的同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136眼,术中抽取房水0.1 ml,采用人磁性微球的多重免疫检测平板同时对房水中27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黄斑区OCT检查,比较和分析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结果纳入的136眼中均成功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共116眼完成了4周的随访,占85.29%。术后第4周,34眼发生ME,占29.31%,为ME (+)组,未发生ME者82眼,占70.69%,为ME(-)组,2个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 (+)组术眼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为(237.24±24.16)μm,明显高于术前的(162.41±21.33)μm和ME (-)组术后4周的(185.53±18.35)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E (+)组患者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与术前房水中IL-1β、IL-6、IL-8、IP-10、MCP-1和VEGF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r=0.288,P=0.005;r=0.345,P=0.008;r=0.256,P=0.016;r=0.377,P=0.007;r=0.423,P=0.001;r=0.279,P=0.012)。ME (+)组术眼房水中IL-10和IL-12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ME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7)。术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房水中IL-10和IL-12的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r=-0.327,P=0.013;r=-0.264,P=0.036)。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上述房水中高表达因子均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5,P=0.026;OR=1.31,P=0.006;OR=3.62,P<0.001;OR=1.82,P=0.007;OR=1.58,P<0.001;OR=4.21,P<0.001;OR=5.36,P<0.001;OR=0.19,P=0.011;OR=0.31,P=0.013)。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2、IP-10、MCP-1和VEGF质量浓度与白内障术后ME的发生密切相关。

  • 单位
    天津市眼科医院; 眼科临床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