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是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以自然授粉为对照,采用观察和7种花器操作对漳县荒坡地驯化栽培暗紫贝母开花物候和传粉方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其传粉结实特性,探寻繁种策略,为野生驯化扩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仿野生农田环境条件下,暗紫贝母株型多样化趋势明显,2013年采用鳞茎播种的暗紫贝母次年3月下旬返青,返青株以单叶株为主,多叶株少量,开花株稀少。随栽培年限延长,多叶株和开花株比率提高,单株开花数增多。开花株5月上旬现蕾,下旬进入盛花期,6月中旬蒴果成形,7月中下旬种子成熟倒苗,花蕾期茎叶持续生长,株高10.1819.26cm。自然结实率75.0%,去雄套纸袋不结实,人工异交率80%以上,自然异交率70%,自交率低于30%,单果结种子(110±22)粒,百粒鲜重(94.53±53.62)mg。访花昆虫有蜂类、蝇类、蜘蛛和蚂蚁等。说明这种小株植物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属异花授粉类型,部分自交亲和,传粉媒介以虫媒为主,风媒为辅,暗紫贝母特有的物候、株形多样化和传粉特性是其长期适应高寒恶劣多变环境的结果。
-
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