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601年利玛窦进入北京,中国士人多乐与之游,郑以伟即其中之一。郑以伟与徐光启同年入阁,在晚明西学东渐中的角色长期被忽视。文章首先对郑以伟的生平、著述,及其与传教士的交往过程进行爬梳;其次,对集中体现郑以伟西学观的《泰西水法》《七克》二序,进行教内、教外版本互证和文本细读。序中他一方面赞扬了水器的民生价值和"七克"维持世教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自诩为传教士的诤友,与原书著译者熊三拔、庞迪我进行商榷,例如将宗教与科学置于对等地位,质疑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并认为天主教"七克"不如周敦颐"主静"说触及根本。这些分歧导致了教内版本对二序文字的篡改,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复杂性与文本的多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