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原蔓荆子的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比较

作者:杨晓芸; 高佩云; 陈晓旭; 王丽霞; 蒋彤; 吴桐; 陈迎迎; 岳春雨; 吴宏伟; 唐力英*; 王祝举*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23, 48(09): 2471-2479.
DOI:10.19540/j.cnki.cjcmm.20230104.201

摘要

为综合评价蔓荆子质量,建立蔓荆子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及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基原的24批次蔓荆子药材的质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主要成分蔓荆子黄素、穗花牡荆苷、异荭草素、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差异。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05%磷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8 nm,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24批蔓荆子指纹图谱共标示了21个共有峰,指认出9个成分。综合24批蔓荆子相关色谱数据进行相似度分析,单叶蔓荆除DYMJ-16外,其相似度均≥0.900,蔓荆的相似度均≤0.864。另外,分别将单叶蔓荆和蔓荆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16批单叶蔓荆的相似度在0.894~0.997,8批蔓荆的相似度在0.990~0.997。表明单叶蔓荆和蔓荆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有所差异,而相同基原间其相似度良好。3种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均将单叶蔓荆和蔓荆分为2类,并且PLS-DA的VIP分析结果表明,蔓荆子黄素、穗花牡荆苷2个成分对区分单叶蔓荆和蔓荆的贡献最大。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基原的蔓荆子中异荭草素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无明显差异,但蔓荆子黄素和穗花牡荆苷在不同基原间含量差异显著(P<0.01),单叶蔓荆中蔓荆子黄素含量较高,而穗花牡荆苷在蔓荆中的含量更高。该研究表明不同基原的蔓荆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和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可为蔓荆子的质量研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