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人工肝治疗儿童暴发性肝衰竭(PALF)的疗效并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3例PALF并行人工肝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个月内临床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15)和死亡组(n=8)。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相关指标和MELD评分,分析人工肝治疗PALF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判断的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予人工肝治疗后,存活组ALT、TBil、血氨以及乳酸(La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12、6.243、8.431、6.721,P值均<0.01);死亡组中仅AL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5)。与治疗前相比,存活组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56、-2.738、6.711,P值均<0.05)。与存活组治疗前比较,死亡组治疗前ALT水平明显降低(t=6.283,P<0.01),TBil明显增高(t=-3.938,P=0.001),PT延长(t=-2.394,P=0.026),MELD评分增高(t=-6.239,P<0.01)。结论人工肝技术是治疗儿童PALF的一种有效方法。当患儿ALT水平较高、PT较短、MELD评分相对较好时,一旦确诊,尽快实施人工肝技术可提高抢救存活率,而酶胆分离现象、PT以及MELD评分有助于判断PALF的预后。
-
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