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的影像表现

作者:孙勤学*; 陈振东; 赵亦军; 陈良; 李烽; 张贵军; 董海波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 39(01): 81-85.
DOI:10.13437/j.cnki.jcr.2020.01.017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的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或超声内镜下活检病理证实的60例IPMN,探讨IPMN恶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共发现良性IPMN 34例,恶性26例。良性IPMNs的特征性表现为胰腺内囊性病灶,和主胰管相通,IPMNs恶变的特征有:增粗的胰管内出现明显强化的壁结节(17/26),结节直径>10 mm(13/26);主胰管直径>10 mm(10/26);或IPMN随访过程中出现胰腺明显肿块,胰管、胆管逐渐增粗、扩张加重。MRCP对IPMN与胰管相通的显示率高达91.7%(55/60),明显高于CT(76.7%,46/60)(χ2=5.065,P<0.05)。恶性IPMN中胆总管扩张有14例,而良性IPMN胆总管扩张仅2例。根据MRCP胆总管扩张情况诊断IPMN恶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53.8%及94.1%,阳性预测值为87.5%。恶性IPMN DWI受限达21例(80.8%),良性IPMN DWI轻度受限5例(14.7%)。恶性IPMN的ADC值[(2.04±0.38)×10-3mm2/s]显著低于良性IPMN[(2.83±0.29)×10-3mm2/s],统计学有差异(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83,以2.34×10-3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0.8%和94.1%, 95%可信区间值80.32%~99.28%。对IPMN恶变的诊断敏感性MRI及CT分别为88.5%(23/26)、80.8%(21/26),诊断特异性分别为88.2%(30/34)、79.4%(27/34),统计学无差异(P> 0.05)。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恶变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IPMN随访过程中应注意并提早判断,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方案及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

  • 单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