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末,民粹主义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概念,在俄国、美国、拉美、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多样的意义与阐释,并开始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旅程。研究聚焦于“民粹主义”这一舶来政治概念在晚清民国以降中国媒介文本中的典型话语实践,借助“衍指符号”理论和概念史的分析路径,考察民粹主义如何被引入中国,及其与社会政治、文化、媒介之间的复杂关联和产生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民粹主义”一词跨越了不同的语义场,在异质文化间产生意义链,在东西文化交汇碰撞、本土思潮变换流动的过程中,呈现出旧词新义、一词多义、多词一义等现象。研究还讨论了外来概念本土化过程的特殊规律和实践启示。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