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北京鸭作为中国典型的肉鸭品种,饲养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尚未有其标准化的光照参数。文章旨在探究不同光照节律对北京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为北京鸭的实际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320只1日龄健康北京鸭,随机分配到5个处理中,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16只鸭(公母各半)。试验采用5种光照节律处理,分别为间歇光照(3L﹕1D)、渐增光照、短时光照(16L﹕8D)、渐减光照、连续光照(24L﹕0D)。光照强度统一设置为5 lx,光照来源统一采用白炽灯。以各重复组为单位,记录1—2 w、3—5 w、6 w及1—6 w耗料量和体增重,并计算各阶段的平均耗料量、平均体增重和料重比(耗料量/体增重)。6周龄末,每个重复随机选取6只北京鸭(公母各半)进行称重并屠宰,测定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6周龄末每个重复组随机抽取4只北京鸭(公母各半)进行翅根静脉采血,血样处理后,及时测定褪黑激素(Mel)、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不同光照节律对北京鸭整个生长阶段(1—6 w)的平均采食量、平均体增重及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育雏期(1—2 w)时短时光照组的平均采食量和平均体增重显著低于间歇光照组、渐减光照组和连续光照组(P<0.05),同时渐增光照组的采食量显著低于间歇光照组和渐减光照组,但料肉比却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生长期(3—5 w)和肥育期(6 w)时各组间的平均采食量、平均体增重及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光照节律对北京鸭屠体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连续光照组的全净膛率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不同光照节律组血浆中褪黑激素含量、MDA含量、GSH-Px活性差异性不显著(P>0.05),但短时光照组血浆中T-SOD活性显著低于间歇光照组、渐减光照组和连续光照组(P<0.05),渐增光照组也显著低于渐减光照组(P<0.05)。【结论】在育雏期尽管短时光照(16L﹕8D)在育雏期不利于北京鸭的采食量和体增重,但不影响其最终出栏重。而渐增光照则能显著提高育雏阶段的饲料转化率。但短时光照和渐增光照显著降低血浆中T-SOD的活性,不利于机体抗氧化功能。此外,24 h连续光照会降低北京鸭的全净膛率,降低产肉率。
-
单位北京农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