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动脉血红细胞内外pH值的变化。方法急性左心衰竭患者38例,给予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并行面罩吸氧,呼吸机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如低氧血症未获得明显改善,则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pH值、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平均动脉压(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7.4±0.3、7.1±0.1,(86.3±6.2)、(118.3±8.2)次/min,(22.5±4.8)、(36.2±7.1)次/min,(84.8±7.3)、(47.2±6.6)mmHg,(43.3±5.5)、(48.3±5.2)mmHg,(81.1±3.2)、(96.2±4.5)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8、19.188、9.854、23.552、4.072、16.857,P均<0.01)。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红细胞外pH值和细胞内pH值(pHi值)均上升趋势,经回归分析pHi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两者间存在正相关性,回归方程:Y=-0.559 4+1.103 7X。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发病时血液内酸碱水平异常,致血红细胞内的pH值相应变化,进而造成动脉血红细胞载氧能力改变,降低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患者体内气体交换水平下降,引发乏氧,治疗时应考虑同时进行机体内酸碱失衡状态的改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