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改善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窜治理效果,综合地球物理、地质、生产动态等多来源数据,室内物理模拟同矿场实践相结合,对气窜后剩余油分布特征、气水协同注入机理及不同类型剩余油的差异化动用进行研究。揭示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气水协同机理为:注入气因密度差异进入储集体顶部,纵向驱替顶部剩余油至水驱通道,注入水再将通道内的剩余油驱替至生产井。根据注入方式及动用目标剩余油的差异,提出4种气水协同注入模式:常规协同模式、换向协同模式、栅状协同模式和调剖协同模式。矿场应用显示,利用该模式对气窜后剩余油进行差异化动用,效果显著。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