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对照

作者:张杰颖; 余小多; 宋艳; 张宏图; 陈雁; 欧阳汉*; 赵心明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19, 41(03): 223-228.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9.03.013

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DDL)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 并与病理对照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DDL患者(13个病灶)的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I影像学特点, 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腹膜后去分化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为体积较大的不均质肿块, 多数呈分叶状(30.8%, 4/13)或多结节状(46.2%, 6/13), 侵犯邻近组织器官(46.2%, 6/13);病灶内部包含不同比例的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 多数情况下其分界清楚。去分化成分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或混合密度等, 其中磨玻璃密度灶提示可能存在黏液性成分, 部分可见钙化或骨化(45.5%, 5/11), CT和MR增强扫描去分化成分多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84.6%, 11/13), 中央伴囊变、坏死(61.5%, 8/13), 病理上对应为多种类型软组织肉瘤, 但无显著特异性。分化好的成分为脂肪为主肿块, 其内伴纤维分隔或软组织结节, 病理上对应为高分化脂肪肉瘤。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少见。结论腹膜后DDL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与不同分化成分比例和分布密切相关, 其CT、MRI和增强扫描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