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格劳莉亚.奈勒的《戴家嬷嬷》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进行比较研究,再现了奈勒文本中的两种互文性策略:同一性与异质性。同一性解读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欧洲文学传统对奈勒创作方式的影响;异质性解读使奈勒的黑人女性主义主题更清晰地置于读者面前。在后殖民时代,奈勒从文化与种族的多元角度,再现了美国人的寻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