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IL)类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以指导临床用药选择,有效减少IL类生物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搜集有关托珠单抗和阿那白滞素2种常用IL类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1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利用Rev Man 5.0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包括74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IL生物制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RR=1.09,95%CI=[1.02,1.17],P=0.01)和感染发生率(RR=1.09,95%CI=[1.01,1.18],P=0.03)均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种类IL类生物制剂安全性不一,托珠单抗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RR=1.09,95%CI=[1.01,1.19],P=0.03)及感染发生率(RR=1.19,95%CI=[1.01,1.22],P=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阿那白滞素组的安全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6,95%CI=[0.89,1.53],P=0.28);不同剂量IL类生物制剂安全性不一,高剂量使用IL抑制剂致不良事件发生率(RR=1.07,95%CI=[1.01,1.15],P=0.004)及严重感染反应率(RR=1.62,95%CI=[1.05,2.51],P=0.03)均高于对照组,中低剂量组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1.08,95%CI=[1.03,1.15],P=0.004)。结论:IL类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安慰剂或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相比,可能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以及严重感染发生率,但尚需后续的RCT做进一步探讨。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