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了解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中国人群DILI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的我国有关DILI的文献。记录文献中患者性别、年龄、基础肝病、饮酒史、致病药物、给药方式、临床分型、肝损伤发生时间、临床表现、预后等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0篇文献中15 336例患者记录了性别,其中男7510例(48.97%),女7826例(51.03%)。患者平均年龄47.7岁,40-59岁占比最大。患基础肝病者26.43%,有饮酒史者10.83%。排名前6位的致病药物分别为中药(34.36%)、抗微生物药(12.06%)、抗结核药(11.50%)、抗肿瘤药(10.06%)、心血管用药(6.11%)和解热镇痛消炎药(4.66%)。给药方式主要是口服给药(60.04%)和静脉给药(33.28%)。临床分型主要是肝细胞损伤型(60.28%)、胆汁淤积型(21.05%)及混合型(28.67%)。肝损伤发生的时间为用药后5~90d最多(71.57%)。临床表现主要是乏力(53.62%)、纳差(44.84%)、黄疸(38.96%)等。患者的预后:治愈33.25%,好转55.22%,死亡0.91%。结论:国内文献报道DILI女性略多于男性,中药引起的DILI最为常见,损伤类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患者大多数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