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盆底三维超声应用于不同分娩方式初产妇产后盆底解剖与功能变化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30例初产妇,依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为经阴道分娩初产妇,观察组为选择性剖宫产初产妇。两组初产妇均于产后6~8周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初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膀胱颈下移距离与尿道旋转角度,不同状态下(静息状态下、缩肛动作时、Valsa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的前、中、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3.85%、15.38%、1.54%,均低于对照组的73.85%、32.31%、1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膀胱颈下移距离(19.85±1.04)mm、尿道旋转角度(38.51±3.37)°均小于对照组的(31.93±1.67)mm、(50.33±4.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静息状态下、缩肛动作时、Valsa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13.09±1.54)、(8.95±0.86)、(17.23±2.06)cm2,均小于对照组的(14.13±1.79)、(9.79±1.05)、(20.94±3.17)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应用于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且经阴道分娩初产妇的盆底功能和结构均较选择性剖宫产初产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