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7例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A组),67例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及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将2组患者根据T1倾斜角分别分为高T1倾斜角(≥25°)亚组和低T1倾斜角(< 25°)亚组,对不同亚组之间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后SVA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术后SV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B组,SVA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中,高T1倾斜角亚组和低T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中,低T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优于高T1倾斜角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较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CSM合并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更佳,且有助于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在高T1倾斜角水平下,应尽可能选择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
单位咸宁市中心医院; 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